DIY存储服务器技术篇——硬盘RAID选用

时间:2008-11-29   来源:   网友评论:0   人气: 1131 作者:


目前常用硬盘分为IDE、SATA、SCSI几种,最大的区分的就是接口上的不同。服务器上一般采用后面两种:SATA和SCSI,也有DIY采用比较新的SAS硬盘。下面我们就SATA、SCSI、SAS等接口技术作简单介绍。
 

随着硬盘技术的不断发展,DIY服务器时可选的硬盘和RAID越来越多,如何选用合适的硬盘RAID,既能提高服务器性能,又具有价格优势,是DIY爱好者关心的话题。笔者就建设世界网络(www.linkwan.com)过程中DIY服务器硬盘RAID选用的经验共享给大家,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
  一、 常用硬盘类型简介

  目前常用硬盘分为IDE、SATA、SCSI几种,最大的区分的就是接口上的不同。服务器上一般采用后面两种:SATA和SCSI,也有DIY采用比较新的SAS硬盘。下面我们就SATA、SCSI、SAS等接口技术作简单介绍。

  1、 SATA 接口

  SATA(Serial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)是串行ATA的缩写,目前能够见到的有SATA-I和SATA-II两种标准,对应的传输速度分别是150MB/s和300MB/s。SATA主要用于取代遇到瓶颈的PATA接口技术。从数据传输角度来看,SATA比PATA速度更快,抗干扰能力更强

A0.jpg 

A1.jpg 
 

  SATA一般采用点对点的连接方式,即一头连接主板上的SATA接口,另一头直接连硬盘,没有其他设备可以共享这条数据线。 另外,SATA具备热插拨功能,可以更加方便的组建磁盘阵列。串口的数据线由于只采用了四针结构,因此较并口安装起来更加便捷,更有利于缩减机箱内的线缆,有利散热。

  2、 SCSI 接口

  SCSI(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)是一种专门为小型计算机系统设计的存储单元接口模式,可以对计算机中的多个设备进行动态分工操作,对于系统同时要求的多个任务可以灵活机动的适当分配,动态完成。

A2.jpg 
 

  SCSI从最初的SCSI(8bit)发展到今天的Ultra 320 SCSI,速度从1.2MB/s到现在的320MB/s,有了质的飞跃,目前的主流SCSI硬盘都采用了Ultra 320 SCSI接口。SCSI硬盘也有专门支持热拔插技术的接口,与SCSI背板配合使用,可实现硬盘的热拔插。

  3、 SAS 接口

  SAS 是Serial Attached SCSI的缩写,即串行连接SCSI。SAS技术引入了SAS扩展器,使SAS系统可以连接更多的设备,其中每个扩展器允许连接多个端口,每个端口可以连接SAS设备。SAS也兼容了SATA,这使得SAS的背板可以兼容SAS和SATA两类硬盘, 对用户来说,使用不同类型的硬盘时不需要再重新投资。

  和传统并行SCSI接口比较起来,SAS不仅在接口速度上得到显著提升(现在主流Ultra 320 SCSI速度为320MB/s,而SAS才刚起步速度就达到300MB/s,未来会达到600MB/s甚至更多),而且由于采用了串行线缆,不仅可以实现更长的连接距离,还能够提高抗干扰能力,并且这种细细的线缆还可以显著改善机箱内部的散热情况。

 

二、 服务器硬盘的选用

  SCSI硬盘相对于SATA硬盘,有许多优点:

  SCSI可支持多个设备,也就是说所有的设备只需占用一个IRQ,同时SCSI还支持相当广的设备,如CD-ROM、DVD、CDR、磁盘、磁带机、扫描仪等。

  SCSI允许在对一个设备传输数据的同时,另一个设备对其进行数据查找。这就可以在多任务操作系统如Linux、Windows NT中获得更高的性能。

  SCSI占用CPU较低,在多任务系统中占有着明显的优势。由于SCSI卡一般带有自己的I/O处理芯片,可处理SCSI设备的事务,在工作时主机CPU只要向SCSI卡发出工作指令,SCSI卡就会自己进行工作,工作结束后返回工作结果给CPU,在整个过程中,CPU均可以进行自身工作。 而SATA工作时别的操作都需要等待,这就是为什么在读取硬盘的时候你会觉得系统“卡”的原因,SCSI就不会有这样的问题。

  SCSI设备还具有智能化,SCSI卡自己可对CPU指令进行排队,这样就提高了工作效率。在多任务时磁盘会在当前磁头位置,将邻近的任务先完成,再逐一进行处理。


 

文章评论